ELISA结果分析

  • 1.整板无信号/整板不显色/白板

    -试剂盒超过有效期或者保存温度不当;

    -不同试剂盒的组分混用或替代;

    -洗板或者加样过程中,酶标记物受到污染导致活力和效价降低;

    -实验操作中试剂的加样顺序有误;

    -蒸馏水水质不好、混有其他化学物质或配制的洗涤液pH值偏高/低;

    为了快速排查原因,请尝试混合10μL底物溶液和10μL HRP酶工作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并及时对显色结果拍照,保存实验数据,保留所用板条及未使用试剂;联系我司技术支持,并提供以上信息。

  • 2.颜色浅/信号弱/OD值低/灵敏度不够

    -试剂盒超过有效期或者保存温度不当;

    -试剂、样本在使用前没有平衡至室温;

    -标准品/浓缩液试剂配置前未离心;

    -工作液稀释比例不当;

    -工作液提前配制的时间较久;

    -移液器计量不准,加入试剂的体积有误;

    -洗板或者加样过程中,酶标记物受到污染导致活力和效价降低;

    -温育时间/温度未达到实验要求;

    -浓缩洗涤液的稀释倍数/洗板次数不符合实验要求;洗涤冲击力太大,浸泡时间太久;

    -双组份显色剂加入顺序颠倒且未混匀;

    -底物作用时间较短,显色不足。

    -标本处理不当,比如加入叠氮钠作为防腐剂,影响显色;

    -组织匀浆或细胞提取液中引入SDS等化学物质后影响抗原结构等;

    -样本浓度较低(样本实际浓度低/样本保存不当有降解/样本稀释倍数过大);

    -样本浓度很高,稀释倍数不够,出现钩状效应;

    -样本类型特殊与试剂盒不兼容,基质效应导致抗体结合抗原能力降低;样本为重组蛋白,抗体和抗原的结构不匹配等。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原或在一定量的抗原中加入不同量的抗体, 只有在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最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当抗原或抗体过剩时则产生假阴性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钩状效应(hook effect)。在ELISA实验中,为避免钩状效应,请预估样本浓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或咨询技术支持),并通过预实验选择最佳稀释倍数。

    -酶标仪未预热;

    -酶标仪参数设定不正确;

    -滤光片不匹配;

    -终止后间隔酶标仪读数的时间过久(超过20min)。

  • 3.颜色深/OD值很高/高背景/假阳性

    不同试剂盒的组分混用或替代;

    稀释后的工作液浓度较高,可能是稀释前未离心或者取液量不准确;

    温育温度过高或温育时间过长;

    显色操作不当:

    -显色剂保存不当,未避光;

    -双组份显色剂提前配制的时间较久;

    -显色时间过长(超过30min);

    洗涤操作不当:

    -洗涤时每孔注入的洗液不够或洗涤次数不够;

    -洗涤液被污染:洗涤液未当天配制;配制洗液的容器或蒸馏水不洁净;洗板机的管道未清洁或堵塞;

    样本浓度过高,对邻近各孔造成了交叉污染。

    -样本浓度过高,建议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稀释倍数;

    -样本处理不当,含非特异性显色或干扰显色的内源性成分(脂质、胆红素、血红蛋白或血液粘度过大等);

    -样本污染,含非特异性显色或干扰显色的外源性成分;

    -组织匀浆或细胞提取液中引入其他溶剂导致基质效应过高等;

    -试剂盒保存温度不当 ;

    -加样过程中枪头未更换。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除分析物以外的组分,由于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对于ELISA实验来说,基质效应通常由以下几点造成:

    -样品中的其他物质(磷脂、糖类、代谢物)

    -样品的pH值

    -高粘度

    -目标蛋白与样品中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

    -盐离子浓度

    出现基质效应时,结果呈现假偏高或偏低。针对特殊样本(如卵泡液、脑脊液、关节液等),建议预实验确认样本的适用性,或联系我司技术支持确认是否验证过该样本类型。

  • 3.CV大/重复性差/批间差/批内差/测值差异大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它显示了相对于总体平均值的变异性程度。我们的试剂盒经过严格的质量验证,变异系数控制在10%以内。

    样本问题:

    -样本的收集、处理和保存方法不当导致个体差异大;

    -样本质量较差,个别有溶血、高脂、粘度大等现象;

    -样本浓度低,在阈值附近时阴时阳;

    试剂盒保存及实验操作问题:

    -试剂盒保存不当,酶标板封闭效果降低;

    -样本或试剂稀释不均匀;

    -未更换枪头、枪头误差大或枪头触碰孔底孔壁而划伤包被原;

    -上样产生气泡或者加到孔壁;

    -加样时间过长,各孔初始孵育温度不一致;

    -洗板不完全,出现交叉污染或者有残留;

    -恒温箱孵育时板孔未贴覆膜或将覆膜反复使用;或使用水浴锅孵育;

    -试剂污染,主要是洗涤液污染或未现配现用;

    酶标仪读值问题:

    -酶标仪未预热,样本读值前未震荡混匀;

    -酶标仪读值前板底残留有液滴、指印或污渍

    -酶标仪测定重复性差;酶标仪滤光片不对或输入波长不对;

    -样本本身质量或者浓度有差异;

    -试剂盒保存不当,试剂有降解;

    -样本稀释倍数存在差异;

    -实验条件、操作人员或操作手法存在差异;

    -酶标仪测定重复性差;酶标仪滤光片不对或输入波长不对;